深圳市金龍天運國際物流有限公司
總機:400-838-0056
郵編:518101
郵箱:yxh@jlty56.com
地址:深圳市寶安區福海街道富橋第三工業區A15棟
網址 :www.trishuy.com
白天A股熱鬧,晚上美國市場同樣熱鬧。
昨日(20日)晚間,美油期貨刷屏了,美油5月原油期貨跌破10美元/桶,跌幅高達45%,創下自1986年4月份以來的歷史盤中新低。
截至發稿,WTI 5月原油期貨跌破9美元/桶,日內跌幅擴大至52.04%。
就連投資人但斌老師也看呆了,發微博稱,這要是有誰看到破20元/桶,跌了很多去抄底,說不定就“死翹翹”了,投資行業沒有不可能,“地下室下面還有十八層地獄”……
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原油儲存能力已接近滿負荷,無論是陸地儲油設施還是浮動設施(油輪等)都沒有太多的儲存空間,因此即使如此之低的原油價格,5月合約的多頭也無法持倉到期后交割,因此合約到期前,多殺多的現象就出現了,并造成在主力合約換月的特殊時間,換倉成本畸高,對多頭又是一個重大打擊。
據報道,油價依然承壓,因全球封鎖引發需求下滑,導致供應嚴重過剩,各國難以找到地方來儲油。
短期過剩非常嚴重,導致美國5月原油期貨下跌45%至每桶10美元。布蘭特原油期貨沒有類似的存儲問題,6月合約僅下跌0.25美元至每桶27.83美元。
有分析人士指出,導致WTI原油5月期貨大幅下跌的直接原因,是一場罕見的移倉換月。
由于不同期限的期貨價格不同,在期貨合約移倉換月時,價格通常會出現跳空現象。這種跳空不是重要事件或者突發意外導致的突然上漲或下跌,只是因為美原油執行了一份新的合約,重新定價而已。
據市場機構分析,正常情況下即將換月的兩種期貨合約的價差不會過大。但是這一次,WTI 5月合約和6月合約的價差已經達到了7美元,意味著期貨合約從一個月滾動到下一個月,投資者若要保持相同的頭寸,成本將增加30%,這十分罕見。
5月合約將在4月21日(北京時間22日凌晨02:30)進行交割,多數經紀商會在4月16日-20日展期。為了避免被強制平倉,部分交易者往往會提前平掉5月份的合約,重新建倉下6月的合約,造成5月份合約出現許多賣盤,價格大跌。
另外,一系列消息沖擊了5月合約:首先是及其疲弱的原油需求。最新研究數據顯示,4月,全球原油需求將收縮約2900萬桶/天,2020年全球石油需求將暴跌至創紀錄的930萬桶/日。兩項數據對油價來說都是致命的打擊。
其次是存儲空間告急:美國能源信息署(EIA)周中公布的數據顯示,截至4月10日當周,美國原油庫存(不包括戰略石油儲備)較此前一周增加1924.8萬桶,美國原油庫存變化值連續12周錄得增長,漲幅續刷紀錄新高。俄克拉荷馬州庫欣原油庫存增加572.4萬桶,前值增加641.7萬桶;庫欣原油庫存變化值連續6周錄得增長。
這一系列數字意味著:貿易商很快就沒有足夠空間來儲存原油了。這導致近月合約的價格要遠低于遠月合約,反映出供應過剩的預期。
對交易商來說,如果不平掉5月的多頭合約,意味著將收到石油現貨,而且只有幾天時間告訴賣方自己如何收貨。對大多數沒有接觸過實物交易的交易商來說,簡直就是活脫脫的原油交易版“網戀奔現”。這時候想去庫欣找到石油存儲空間,基本是不可能的。
投資者評論
更加震驚的是
加拿大原油已經歸零
加拿大原油更出現「負油價」,每桶價格跌至負0.01美元。賣一桶油還得倒貼錢。
隨著全球原油庫存空間瀕臨爆滿,在部分原油運輸困難的地區,原油生產商必須支付原油買家一筆錢,讓買家將多余的原油帶走,使得原油交易價格跌至零以下,也就是所謂的「負油價」。
《華爾街日報》報道,原油生產過剩對原油庫存空間及原油管線造成壓力,高盛(Goldman Sachs)期貨研究部門主管柯瑞(Jeffrey Currie)表示,在部分無法使用油輪做為海上庫存空間的地區,原油生產商被迫采取極端手段以擺脫庫存壓力,包括付錢讓原油買家將油帶走,「這將像是高速公路,當路上有太多汽車時就會出現阻塞」。
能源板塊重挫 拖累美股下跌
油價大跌給美股大盤帶來恐慌,衡量市場恐慌情緒的VIX指數一度上漲超過9%,在42點左右。截至美東時間9:45(北京時間20日21:45),道指跌幅達1.6%,標普500指數跌幅接近1.3%,納斯達克綜合指數跌幅超過0.7%。不過目前跌幅已經收窄,納斯達克已經轉漲。
能源板塊上,雪佛龍和??松梨诠竟蓛r一度雙雙下跌超過5%,領跌道指。另外,西方石油公司和哈里伯頓公司均一度下跌超過10%。標普500指數中的能源板塊在早盤交易中下跌超過6%。不過同樣的,跌幅均已收窄。
交易員:油價變化讓人難以置信 相信已觸底
華爾街上交易員們也對周一早盤期間的油價重挫表示震驚。例如,資深投資策略師彼得·布客瓦爾就對媒體表示,石油市場的變化讓人難以置信,因為全球的儲油空間將被耗盡,但他相信,目前的價格或許已經是底部,在5月和6月中,局部經濟重新開放時,會對油價帶來支撐。
據澎湃新聞報道,當地時間4月19日,阿根廷經濟部長古斯曼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,阿根廷處在“事實違約”狀態,目前無力償還債務,所以才會提出全面的債務重組。他在講話中強調,阿根廷已經在已經在執行一項“假設沒有外部信貸的計劃”。
當地時間4月17日,阿根廷政府向阿根廷主權債券債權人提出債務置換方案。古斯曼當日指出,在給私人債券持有人的提案中,政府已經尋求“本金和利息扣除的最佳組合”,未來三年內阿根廷不會償還任何債務,但在2023年會支付0.5%的息票。按照紐約法律,這筆息票相當于3億美元 。
古斯曼強調稱,“該提案被接受就解決了一個問題。如果沒有,我們認為是處在一個事實違約的狀態,對此我們有一個計劃, 那就是阿根廷不再接收外部貸款。這并不是說要停止接受,而是無法獲得,我們也不認為會獲得外部貸款?!?/span>
古斯曼指出,“在冠狀病毒疫情的背景下,對阿根廷而言,基于夢想和幻想制定經濟政策似乎是愚蠢的。必須根據現實情況進行?!?而阿根廷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(IMF)的債務在2023 年前無法償還是事實,IMF已經了解這一點,他們發表的債務可持續性分析也反映出這一點?!?/span>
阿根廷號稱國際資本市場的“違約之王”,在獨立后共出現多次債務違約或重組。政府開支龐大、財政赤字激增以及大幅對外舉債,是阿根廷屢次爆發債務危機的重要原因。新冠肺炎疫情成為這一次壓倒阿根廷的最后一根稻草。雖然阿根廷累計確診數在南美洲并不靠前,但在全球經濟衰退的背景下,國際資本大幅流出,阿根廷金融市場及比索匯率雪上加霜,外匯儲備持續縮水,多種風險相互疊加最終將阿根廷再次推向破產邊緣。